专业性与流量的权衡取舍
“当时做up主的时候,其实就是自己有一种 好奇心,以及 对新鲜事物有一种探索欲,所以就想尝试一下”。2020年8月8日,怀揣着这样的心情,陈超老师在b站发布了 第一支视频,回顾台湾问题中热点人物的前尘往事。
伊始,陈超老师 既有单纯的生活分享,也有关于国际关系、台湾问题等专业问题的严肃探讨。“当时就是把今日头条上的视频直接搬过来,因为开始也不知道做什么,也不知道该给自己怎样的定位。”慢慢地,在尝试与反思中,陈超老师的视频风格日益鲜明, 校园生活、 经验分享与生活思考等日常类视频开始占据了大多数。
这样的转变和调整并非毫无根据。一方面是因为陈超老师考量了自己的教书、科研的主要工作,希望能将视频创作当做 自己与更多年轻人交流的一种方式;另一方面,陈超老师分享道,这其实是他 在网络流量和专业知识之间“权衡”后的选择。“在网络的空间里面,我觉得逻辑思维要远远落后于人们的立场和意识形态”。面对这类问题,作为专业学者的他更愿意从逻辑思维出发,客观地分析问题,而网友们往往从立场出发,他们排斥“客观”。或许也因此,对这类敏感问题的客观分析或许不仅不被流量青睐,甚至会招致网络舆情。在这样的网络生态下,陈超老师表示:“在流量与服从内心之间很难作出选择的情况下,我就干脆转变方向,选择了将b站视频内容定位在了生活与经验分享这几类话题当中。”
思考之下,从个人储备与学生需求两方面出发,陈超老师成为了一名校园生活与日常思考的线上分享者。
扎根b站:“创造公共讨论的空间”
“大家都是熟悉的陌生人”
选择主题、选定核心观点、挑选素材、构思呈现形式,这是陈超老师视频创作的一般思路。“选题有不同的来源,一个是从自己的储备中选择,另一个是从时事和热点中筛选,还有第三个方向,可以去关注、发掘在当下大学生群体中,或者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,大家在思考哪些问题。”而呈现方式也常常需要仔细考虑,是选择娓娓道来的方式,还是更偏向调侃吐槽等等。如此,陈超老师在创作阶段,会细致地 考量许多方面的问题。
视频发布之后,陈超老师仍会反复思考、打磨,尽力让之后的视频更加符合自己的期待。素材展开的方式还不够形象、呈现方式还不够生动、剪辑技术还没能跟上等等都是陈超老师觉得还需要努力提高的地方。
正是因为这样细致扎实的构思方式、层出不穷的创意选题以及精益求精的反思总结,陈超老师在b站已积累了 近8万的粉丝。
除了视频创作,观察、接收网友们的反馈自然也是up主绕不开的问题。
谈及印象最深刻的视频,陈超老师意外地提到了 与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相关的科普视频。“那期视频从播放量上来说并不是最高的”,但是,令人印象很深的原因在于,视频素材的选取兼具了时效性与趣味性,而且作为一段影响了上百万人命运的历史,陈超老师认为它应当被更多人所知晓。另一方面,则是因为“这期视频引发了公共的讨论,甚至是一个短暂的讨论空间”。翻开评论区不难发现,网友们会从个人经历出发,由衷地对视频的内容表示认可,当然也不乏对老师观点局限性的批评。陈超老师认为,对视频的讨论、网友和网友之间的争论,“这就等于我们创造了一个公共空间中的讨论和协商,我觉得这样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是更大的”。
而从个人角度,陈超老师会用 “熟悉的陌生人”与 “感动”来描述自己与粉丝之间的关系。
陌生,代表 up主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感。“你知道他的id很熟悉,但具体这个人,是老是少是男是女,又是完全不知道的。”熟悉,则代表了 作为up主对粉丝态度变化的关注。“在出完一条视频之后,你会关注你会不会遭到批评或受到认可”。更进一步,这也是算法与up主之间“猫鼠游戏”的缘起:“因为你希望处在粉丝持续上升的趋势当中,但是又可能无法把握什么样的内容会持续带来粉丝的关注度。于是就会不自觉地去思考它背后的逻辑和算法。但是他们关注的究竟是什么,这并没有一个完全标准的答案。”
当然,数据的提升并不是陈超老师关注的全部,“感动”是他提到up主身份时谈到的又一个关键词。当回忆起成为up主后最感动的时刻,陈超老师表示,至今他都记得视频评论区中非常活跃的课代表们和粉丝的小作文。“课代表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为社区成员提供公共品,他们付出了成本,却没有任何收益”。而小作文,更是粉丝表达真心话的最为直接的方式。在老师看来,b站和其它平台不一样的地方就是,当关注一位up主时,粉丝或是认可观点,或是认可某一种人生态度,这是对于up主在平台上呈现的性格、人生态度、生活态度等等多方面的认可,所以b站的up主与粉丝之间才会有更加真诚、用心地表达和交流。
b站之外:
一个身份与多种面向
在 b站里,我们能听见up主石头超讲解干货知识,分享日常生活,与大家交流关于大学生、内卷等现象的思考;在 课堂上,陈超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讲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;在 综艺节目中,陈超教授总能出口成章,给选手们送去鼓励与安慰。
在不同平台,陈超老师进行着不同内容的输出,但不变的是大学教授的身份—— 坦诚、鲜活的老师形象。
在老师自己看来,无论在哪个平台,平台和观众都会从大学教授的身份出发,对他有相同的期待,而他是在不同平台输出着与大学教授这个身份相匹配的内容,只是在不同的平台会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。“在大学里面教书育人,同时做知识的生产;在b站上做的更多的则是知识的传播;在综艺节目当中更多会做文化的宣传”。
“在这些平台中,我觉得我 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,能够给不同的人带来支持、鼓励和启发。”在老师眼中,实现自我价值对追寻自我有重要的意义。
对于陈超老师而言,这种 同一身份的不同面向是一种“1+1>2”的效果。刚开始做短视频的时候,老师也要承受一定的社会非议。“因为大家的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较保守,他们会觉得用很长时间做短视频会浪费科研的时间”。而后来,陈超老师发现,做视频让他知道了“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向这一代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和传播。”在短视频为主的媒介时代下,“做短视频”能够引导老师展开思考,如何设计表达形式、编排内容结构,才能吸引注意力短暂、追求娱乐性的观众看完视频。在课堂中,这些思路便转化成为,“如何设计悬念、调动同学积极性”的真实参照。“所以我觉得做短视频虽然会占用时间,但它能够反哺我的本职工作,这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”
“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看见,
只是需要更多的舞台和机会被看见”
这是陈超老师在凯原十佳教师风采展示中说的,也是他想告诉所有交大同学们的。“舞台和机会并不是天然等待在那里的,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,所以千万不要过早地定义自己的人生、自己的职业、自己的一切。人生本来就充满了 无限的可能。”
感谢你读到最后!奖励你一份独家彩蛋——
陈超老师是b站颜值爆棚的高校青年教师之一,益友小编也冲上前去问了陈老师有关于保养的秘籍~
重点:注重发型打理和身材管理~
重中之重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才是秘诀!
点击获得陈超老师同款保养秘籍
还不快来和陈超老师一起学习起来!
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素材,部分由受访者本人提供
记者 | 李雨桐 王柔允 赵青韵
文字编辑 | 王海润
美术编辑 | 赵佳源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